四松

· 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侍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望。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立:并立。
  • 昂藏:气度轩昂。
  • 掁拨:触动,碰撞。
  • :可惜。
  • 黎庶:百姓。
  • 衰谢:衰老。
  • 偃盖:伞盖。
  • :盘曲。

翻译

四棵松树最初移植时,大约有三尺多高。 分别三年后,它们并立的样子已经像人一样高了。 只要根不拔起,就不必计较枝叶的凋落。 它们的幽深色彩幸好茂盛生长,稀疏的枝条也显得气度轩昂。 我为它们插的小篱笆,原本也有堤防的作用。 但终究因为触碰而受损,可惜了那千片黄叶。 我怎敢自称是这片故园的主人,百姓们还未安康。 为了躲避贼人现在才回来,春草已经长满了空荡的堂屋。 看到这一切感叹自己的衰老,但看到这些松树又感到一丝慰藉。 清风为我而起,拂面如同微霜。 这足以陪伴我老去的姿态,姑且作为伞盖的依靠。 我这一生没有根基,与你相配也是茫然。 有情便赋诗,事迹可以两忘。 不要自夸千年之后,它们会在苍穹中盘曲惨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回到成都草堂时所作,通过对四棵松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园的深情。诗中,“四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离立如人长”则暗喻诗人的成长与变化。后文通过对松树的呵护与自身的无根之感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百姓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