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 杜甫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 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 无劳映渠盌,自有色如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检校:检查核对。
  • 秋葵:一种蔬菜,又称黄秋葵。
  • 滑易饱:形容食物容易消化且能迅速饱腹。
  • 老藉:老年依赖。
  • 房州:地名,今湖北省房县。
  • 伊阙: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 渠盌:古代的一种碗,这里指不需要用碗来装饰或衬托。

翻译

稻米煮熟后白如雪,秋葵煮过又是一新。 谁说食物滑嫩易饱腹,老年依赖柔软均食。 幸好种在房州成熟,稻苗同伊阙春光一般。 无需劳烦用渠盌装饰,自有如银般的光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茅堂中检校收获稻米的情景,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中,“稻米炊能白”和“秋葵煮复新”生动地描绘了食物的美味和新鲜,而“老藉软俱匀”则体现了对老年人饮食需求的关怀。后两句“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赞美了稻米生长的环境和时节,最后“无劳映渠盌,自有色如银”则以稻米自身的光泽来象征其品质,无需外在的装饰,自然之美已足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