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

· 李端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援琴:弹琴。援,取。
  • 遥夜:长夜。
  • 湘沅:湘江和沅江,均在今湖南省境内。
  • 鹤舞:形容仙鹤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样子。
  • 乌啼:乌鸦的叫声。乌,乌鸦。
  • 乱流:急流,指水流湍急。
  • 喧橘岸:形容橘树丛生的岸边水声喧哗。
  • 飞雪:飘飞的雪花。
  • 暗荆门:使荆门显得昏暗。荆门,地名,在今湖北省。
  • 佐郡:辅佐郡守,指担任郡守的副手。
  • 无辞屈:不推辞屈就。
  • 相府恩:指受到丞相的恩惠或提拔。

翻译

取琴弹奏,因为爱竹,长夜中在湘沅之地。 仙鹤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乌鸦的叫声伴随着霜花繁多。 急流在橘树丛生的岸边喧哗,飞雪使荆门显得昏暗。 辅佐郡守,不推辞屈就,只因感激丞相的恩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湘沅之地夜晚的景象,通过“鹤舞”、“乌啼”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中“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运用了对仗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湍急和雪花的纷飞,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结尾表达了对丞相恩惠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执着和对上级的忠诚。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