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琦
海棠庭院日西入,绛蜡凝香高一尺。 银台照夜春溶溶,金屏绣褥光相射。 洞房宝扇双凤花,丫鬟纤手笼绛纱。 兰灯交晖夺明月,玉杯照影倾流霞。 高堂舞袖沈香暖,欢娱未尽春宵短。 长风骀荡落花多,野鸟啼春动幽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蜡:红色的蜡烛。
  • 银台:银制的烛台。
  • 春溶溶:形容春光融融,温暖如水。
  • 金屏绣褥:金色的屏风和绣花的褥子,形容室内装饰华丽。
  • 洞房:新婚夫妇的卧室。
  • 宝扇:华丽的扇子。
  • 丫鬟:女仆。
  • 绛纱:红色的纱布。
  • 兰灯:以兰花为装饰的灯。
  • 交晖:交相辉映。
  • 玉杯:玉制的酒杯。
  • 流霞:指美酒。
  • 舞袖:舞蹈时挥动的袖子。
  • 沈香:沉香,一种香料。
  • 骀荡:轻柔飘动。
  • 幽怨:深藏的怨恨。

翻译

太阳西下,海棠花盛开的庭院中,一支高一尺的红色蜡烛凝结着香气。银制的烛台照亮了夜晚,春光如水般温暖,金色的屏风和绣花的褥子在灯光下相互辉映。新婚的卧室里,华丽的扇子和宝灯交相辉映,女仆纤细的手轻轻地覆盖着红色的纱布。兰花装饰的灯与明月争辉,玉制的酒杯中映照着美酒,仿佛倾倒了流霞。高堂之上,舞动的袖子在沉香的温暖中飘扬,欢乐的时光未尽,春宵却已显得短暂。长风轻柔地吹动,落花纷飞,野鸟的啼叫在春天中唤起了深藏的怨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庭院景象,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华丽。诗中“绛蜡凝香”、“银台照夜”等词句,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光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后半部分通过对“舞袖”、“沈香”等细节的描写,传达了春宵短暂、欢乐易逝的哀愁,以及“野鸟啼春”所引发的幽怨情感,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意境深远。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