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思忠过王德修草堂

曲塘柳岸似苏堤,编户菑畬比郑陂。 春日莺花图画里,秋风鸡黍古人期。 开樽许共倾蕉叶,出妓应教无《柘枝》。 老我杖藜佣出入,草堂遥望为题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曲塘:弯曲的池塘。
  • 柳岸:柳树成荫的岸边。
  • 苏堤:杭州西湖的一条著名堤岸,以风景优美著称。
  • 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
  • 菑畬(zī yú):开垦一年的田地叫菑,开垦两年的叫畬。这里指耕种的田地。
  • 郑陂:郑国渠的堤岸,这里比喻田地肥沃。
  • 莺花:莺鸟和花朵,泛指春天的景象。
  • 图画:比喻美丽的景色。
  • 鸡黍:指农家招待客人的简单饭菜。
  • 古人期:古人的期望或约定。
  • 开樽:打开酒器,准备饮酒。
  • 倾蕉叶:倒酒,蕉叶是古代一种酒器。
  • 出妓:指请出歌舞妓表演。
  • 柘枝:一种古代舞蹈。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佣出入:频繁出入。

翻译

弯曲的池塘边柳树成荫,仿佛是杭州的苏堤,这里的田地肥沃,如同郑国渠的堤岸。春天里,莺鸟和花朵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秋风中,我们期待着古人的那种简单而真挚的招待。打开酒器,我们共同倒酒,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歌舞妓的表演中没有《柘枝》舞,更显自然。我拄着藜杖,频繁地出入这里,远远望去,草堂的景色让我不禁题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通过对曲塘、柳岸、苏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春日莺花图画里”一句,以图画比喻自然景色,形象生动。后句通过“秋风鸡黍古人期”表达了对古人淳朴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诗人以杖藜出入的形象,表达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诗意的追求。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