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桐华烟卷

桐始华桐花,开向荆溪之水涯。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著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桐始华桐花:桐树开始开花,桐花盛开。
  • 荆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
  • 孝侯庙:供奉孝侯的庙宇。
  • 吴生家:指吴姓人家。
  • 烧墨法:制作墨的方法。
  • 李潘:指李廷珪和潘谷,两位著名的制墨大师。
  • 瓦沟爇膏火:在瓦沟中燃烧油脂以取烟。
  • 蕴灺穗结葩:烟灰积聚成穗状,结成花状。
  • 疵瑕:瑕疵,缺陷。
  • 白兔臼:指捣墨的臼,比喻墨的制作过程。
  • 麋鹿捣胶:用麋鹿角制成的胶,用于制墨。
  • 龙香古圭璧:比喻制成的墨如古代的珍贵玉器。
  • 玉刚金精石同寿:形容墨质坚硬,与玉石、金属一样耐久。
  • 奚老然松松化石:奚鼐,唐代制墨名家,其墨如松烟化石般坚硬。
  • 潘痴坐井井裂甃:潘谷,宋代制墨名家,其墨如井壁裂缝般细腻。
  • 却扫桐花烟:指制墨时收集桐花烟。
  • 生也与之谁后先:指作者与前人相比,谁更早使用桐花烟制墨。
  • 墨成飞上通明殿:形容墨制成后,品质上乘,如同飞入仙境。
  • 红云一朵捧宫砚:形容墨色如红云,用于宫廷的砚台。
  • 试之漆黑劳磨研:试用时,墨色漆黑,需要磨研。
  • 诸蒲:指其他制墨名家。

翻译

桐树开始开花,桐花盛开在荆溪的水边。溪水声长长地环绕着孝侯庙,桐树的阴影完全覆盖了吴姓人家。 吴姓人家收藏有烧制墨的方法,这方法传自李廷珪和潘谷,久经考验,越发显得珍贵。在瓦沟中燃烧油脂以取烟,烟灰积聚成穗状,结成花状。 每天收集桐花烟三万石,鬼神守护,无一丝瑕疵。千杵万杵在白兔臼中捣制,用麋鹿角制成的胶不分昼夜地捣制。 制成的墨如龙香古圭璧,坚硬如玉石、金属,与石同寿。奚鼐的墨如松烟化石般坚硬,潘谷的墨如井壁裂缝般细腻。 两位大师都收集桐花烟制墨,而我与他们相比,谁更早使用桐花烟制墨呢?墨制成后,品质上乘,如同飞入仙境,红云般的墨色用于宫廷的砚台。 试用时,墨色漆黑,需要磨研,吴生的名声与潘李相当,不愿让其他制墨名家先行一步。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桐花烟制墨的工艺和品质,通过对桐花、荆溪、孝侯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详细描述了制墨的过程,以及墨的质地和色泽,展现了制墨工艺的精湛和墨品的珍贵。同时,通过与历史上的制墨大师李廷珪和潘谷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制墨技艺的自信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传统制墨工艺的颂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