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胜伯江山风雨图

雍公之孙胜伯父,落笔惊人意独苦。 篆籀从衡写风雨,平林远岸舟横浦。 想从出蜀看山多,笔锋森然如斮戈。 春秋著成可奈何,酒酣拔剑须君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篆籀(zhuàn zhòu):古代的两种书体,篆书和籀书,这里指书法。
  • 从衡:即纵横,指书法笔势的自由奔放。
  • 斮戈(zhuó gē):古代兵器,这里比喻笔锋锐利。
  • 春秋:古代史书,这里指历史或著作。

翻译

雍公的孙子胜伯父,他的画笔惊人,意趣独特而深刻。他用篆书和籀书的笔法描绘风雨,画中平坦的林地和遥远的河岸上,船只横泊在港口。他一定是在离开蜀地后,看过了许多山川,所以笔锋如斮戈般锐利。当他完成了春秋般的著作,又能如何呢?在酒酣之时,他拔出剑来,需要你的歌声来助兴。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虞胜伯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篆籀从衡写风雨”一句,既展现了虞胜伯深厚的书法功底,又形象地描绘了他画中的风雨景象。通过“笔锋森然如斮戈”的比喻,诗人强调了虞胜伯笔力的强劲和画风的刚健。最后两句则通过酒酣拔剑的情景,展现了虞胜伯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虞胜伯的艺术魅力。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