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县学斋舍作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帷林:用帷幕围起来的林子。
- 黉舍:古代的学校。
- 商羊:传说中的鸟名,能预知雨水。
- 当宁:门庭的正中。
- 宫羽:古代音乐中的两种音调。
- 籀文:古代的一种文字,这里指墙壁上的文字。
- 牖户:窗户。
- 旱魃:传说中的旱灾之神。
- 尘釜:积满灰尘的锅,形容家中贫困无食。
翻译
客人来到用帷幕围起的林子中等待渔夫,我在学校里坐着听三天的雨声。学生们读书的声音在两侧的走廊回响,商羊鸟飞来停在门庭的正中。雨声、读书声与蛙鸣交织,蚯蚓的歌声也似乎和谐地融入了宫羽之音。青苔爬上了台阶,柱子上长出了菌类,破败的墙壁上淋漓着古旧的籀文。斋舍的僮仆不敢打开窗户,因为风在庭院的树枝间呼啸,像是饥饿的老虎。南山的老石头都烂成了土,天空漏雨,谁能炼金来补呢?去年旱灾之神在吴楚之地游走,田家的锅往往积满了灰尘,悲叹无食。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本以为可以饱餐一顿,但愿不要让这希望化作飞蛾般轻易消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雨中的学校斋舍中的景象,通过雨声、读书声、蛙鸣和蚯蚓的歌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商羊、青苔、菌类、籀文等,以及对旱灾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