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元日对雪联句

· 戴良
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飞花。 殆似呈丰兆,还如献岁华。 晓梅同璀璨,冻蝶斗交加。 叠径如拖练,旋空若搅车。 随风疏复密,杂霰整还斜。 葩借云为叶,光疑月在沙。 迷汀难辨鹭,著柳易分鸦。 咏絮应输韫,吟车欲过叉。 寒将椒酒敌,瑩比塞酥嘉。 刻画天呈巧,铺张地掩瑕。 早朝光映笏,暝猎势漫罝。 后腊宁非瑞,先春益自誇。 拂林微见蕊,缀草浅窥芽。 煖促庭猊化,阳催瓦雀呀。 土融偏润麦,水活最便茶。 不雨檐常滴,当阴砌或遮。 诗成灯屡剪,坐久鼓频挝。 路滑妨回骑,城严畏奏笳。 岁寒同在旅,春至倍思家。 此日堪乘兴,归舟向若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辰: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背景推算。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的第一天。
  • 飞花: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如同飞舞的花朵。
  • 殆似:几乎像是。
  • 献岁:迎接新年。
  • 璀璨:形容光亮鲜明。
  • 冻蝶:比喻雪花。
  • 拖练:形容雪花飘落如拖动的练带。
  • 搅车:古代的一种农具,这里形容雪花旋转的样子。
  • :xiàn,小冰粒,常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花。
  • 椒酒:用花椒浸泡的酒,古代有驱寒暖身的习俗。
  • 塞酥:塞外的酥油,这里比喻雪的洁白和细腻。
  •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
  • 暝猎:夜间的狩猎。
  • 后腊:农历十二月,即腊月。
  • 庭猊:庭院中的狮子雕像。
  • 瓦雀:屋檐上的麻雀。
  • :台阶。
  • :敲打。
  • 奏笳:吹奏笳(一种古代乐器)。
  • 若耶:地名,可能指作者的家乡或向往之地。

翻译

三冬无雪,元日却飘起了雪花。这几乎像是预示着丰收的好兆头,又如同迎接新年的华丽献礼。清晨的梅花与雪花一同璀璨,冻结的蝴蝶在空中交相辉映。雪花叠落在小径上,如同拖动的练带;旋转在空中,仿佛搅动的车辆。随着风,雪花时而稀疏时而密集,夹杂着小冰粒,时而整齐时而斜飞。花朵借云朵为叶,光芒疑似月光洒在沙上。迷雾中的汀洲难以分辨鹭鸟,落在柳树上的雪花容易与乌鸦混淆。咏雪的诗句应该不会输给古人,吟咏的车辆似乎要穿过叉路。寒冷中椒酒更能御寒,雪的洁白细腻比塞外的酥油更佳。天空巧妙地刻画出这美景,大地铺张开来,掩藏了瑕疵。早朝时光,雪花映照在官员的笏板上,夜间的狩猎活动似乎也因雪而漫无目的。腊月后的雪宁非祥瑞,春前的雪更让人自夸。拂过树林,隐约可见花蕊,点缀在草地上,浅浅地窥见芽尖。暖意促使庭院中的狮子雕像融化,阳光催促屋檐上的麻雀呀呀叫。土壤因雪而融,特别滋润麦田,水流因雪而活,最适合泡茶。不下雨,屋檐却常滴水,阴暗的台阶或被遮蔽。诗成后,灯火屡次剪短,坐久了,鼓声频频敲打。路滑阻碍了回骑,城严让人畏惧奏笳。岁寒时节,同在旅途,春至时倍思家乡。这个日子足以乘兴,归舟向着若耶。

赏析

这首作品以元日雪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雪花的美丽和节日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飞花”、“冻蝶”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形态和飘落的情景。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