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行赠净珇上人

东园嘹嘹还剥剥,有鸟晨饥啄霜木。 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嘹嘹(liáo liáo):形容鸟鸣声。
  • 剥剥(bō bō):形容啄木声。
  • 虫豸(zhì):小虫。
  • 爪觜(zhuǎ zī):指鸟的爪子和嘴。
  • 披猖(pī chāng):放肆,猖狂。
  • 华堂:华丽的厅堂。
  • 蝙蝠: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 毛衣:指蝙蝠的毛皮。
  • 飞蚊:飞行的蚊子。
  • 净尽:完全清除。
  • 海山:海边或山中的地方。
  • 野鹤:野生鹤鸟。
  • 饥绝:极度饥饿。

翻译

东园中鸟鸣声嘹亮,啄木声剥剥作响,有只鸟儿在清晨因饥饿啄食霜冻的树木。天寒地冻,小虫子能有多少,鸟儿用爪子和嘴放肆地觅食,实在是为了填饱肚子。华丽的厅堂里,蝙蝠在增添毛衣,飞蚊已被彻底清除,它们将归向何方?海山中的野鹤也有饥饿的时候,但它们宁愿饿死也不会向人前飞去求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东园中鸟儿的生存状态,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挣扎。诗中,“啄木鸟”和“野鹤”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态度:前者为了生存不惜一切,后者则保持了高洁的品格,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尊严。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状态的深刻观察和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人类社会中类似生存状态的反思,引发读者对于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思考。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