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釭(yín gāng):古代用来点燃的银制烛台。
  • 红兰(hóng lán):指红色的兰花,比喻美好的景色。
  • 扁舟(biǎn zhōu):小船。
  • 梨花带雨(lí huā dài yǔ):下着雨的梨花,形容梨花在雨中的景象。
  • 柳絮(liǔ xù):柳树的絮花。
  • 愁债(chóu zhài):指因忧愁而欠下的债务。
  • 绮楼画阁(qǐ lóu huà gé):华丽的楼阁。
  • 瑶瑟(yáo sè):传说中神仙所用的琴。
  • 银筝(yín zhēng):银制的筝,古代乐器。
  • 珠履(zhū lǚ):用珍珠制作的鞋子。

翻译

烛光摇曳,辜负了上天赋予的美好,美景如海般广阔。美好的时光只是一场短暂的梦,让人心碎,静静地倚在银烛旁等待。对岸的红色兰花值得采摘,坐在小船上,心情沉重。梨花在雨中摇曳,柳絮随风飘舞,一段忧愁的故事。

回首往昔,华丽的楼阁闪耀着光彩。白天弹奏着瑶琴,夜晚弹奏着银筝,歌舞间洒脱自如。从前在市朝中的一切已经改变,繁华难再现。金钗闪烁着十二种光芒,珠履闪耀着三千种光彩,凄凉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千载。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美好而悲伤的故事,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主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华丽的过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繁华的怀念与悲伤。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