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感怀

· 徐熥
才入庭帏便怆情,遗容犹在不闻声。 蜀魂未化啼尤切,精卫空填恨岂平。 怀似陆郎徒有橘,孝惭考叔竟无羹。 可怜神理年来尽,已向尘中厌久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帏(tíng wéi):指家庭。
  • 怆情(chuàng qíng):悲伤的情感。
  • 遗容(yí róng):逝者的面容。
  • 蜀魂(shǔ hún):指杜鹃,传说中杜鹃啼血,象征哀怨。
  • 精卫(jīng wèi):古代神话中的鸟,填海以报仇,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陆郎(lù láng):指陆绩,三国时期吴国人,因孝闻名,曾怀橘以奉母。
  • 考叔(kǎo shū):指考叔,春秋时期鲁国人,因孝闻名,但其母不食其羹,故有“考叔无羹”之说。
  • 神理(shén lǐ):指精神或灵魂。
  • 尘中(chén zhōng):尘世之中,指人间。

翻译

一踏入家门便感到悲伤,逝者的面容仍在眼前,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杜鹃的啼声依旧凄切,精卫填海虽不懈,但怨恨岂能平息。 我虽如陆绩般怀橘思母,却不及考叔那样能奉上羹汤以尽孝。 可怜我的精神与灵魂,近年来已渐渐消逝,我已经厌倦了这尘世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庭帏”、“遗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同时,运用“蜀魂”、“精卫”等神话传说,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深度。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尘世纷扰的深刻感悟。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