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九华山费拾遗

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 久闲仙客降,高卧诏书来。 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华: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儿才能飞越。
  • 尘埃: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
  • 石室:山中的石洞,常用来比喻隐居的地方。
  • 和云住:与云雾为伴,形容隐居地的高远和幽静。
  • 引烧开:指用火烧开山田,进行耕作。
  • 仙客:指隐士或高人。
  • 高卧:高枕无忧,形容隐居生活的安逸。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 深林:茂密的森林,比喻隐居的深远。

翻译

先生隐居在九华山,那里的山路险峻,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 石洞中与云雾为伴,山田则用火烧开进行耕作。 久已不见的仙人般隐士降临,高枕无忧地等待皇帝的诏书到来。 一旦深入那茂密的森林,便与人间再无往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九华山的幽静生活,通过“鸟道隔尘埃”、“石室和云住”等意象,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中“久闲仙客降,高卧诏书来”表达了隐士的超然态度,即使皇帝的诏书到来,也依然保持高枕无忧的心境。最后一句“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则深刻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的彻底超脱,向往深林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