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即事二首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拼音

注释

几荒:几乎全部荒芜了。 汉界:指唐代疆域。 “几多”句:这句说,有名的人物都沦落在胡人统治的异乡。 “诸侯”句:这句说,不少大官被扣留在异域,手持玉节,眼巴巴地望着我们的土地。 河湟: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一带的地方,这里借指失掉的边地。

这组诗选自《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唐自安史之乱后,逐渐走上衰亡的道路,吐蕃等外族乘机蚕食鲸吞唐朝的边地,就连塞北屏障贺兰山和众多城池都已沦入异族统治者手中。这首诗就是当时政治状况的真实写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山:边塞的山脉。
  • 乌延:地名,古代边塞地区。
  •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 沙堆:沙丘。
  • 河上:河边。
  • 月沉:月亮落下。
  •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碛中:沙漠中。
  • 风度:风声。
  • 犬羊膻:犬羊的腥味,这里指边塞地区的荒凉和野性。
  • 席箕草:一种草,这里指草已枯萎。
  • :枯萎。
  • 城池:城市。
  • 护柳:保护柳树,这里指柳树。
  • 帐幕:帐篷。
  • 狼烟:古代边塞报警的烽火,这里指战争的信号。

翻译

行至边塞的山脉尽头,到达了乌延,眼前是广阔无垠的沙丘,延伸至天边。河边的月亮落下,大雁开始起飞,沙漠中的风声带着犬羊的腥味。城池外的席箕草已经枯萎,帐篷前的柳树正盛开着花朵。这里的景象足以让游人感伤落泪,更不用说听到终日期待着战争的烽火信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阴影。通过“塞山”、“万顷沙堆”、“河上月沉”等意象,诗人传达了边塞的辽阔与孤寂。诗中的“鸿雁起”、“犬羊膻”等细节,增添了边塞特有的野性和荒凉感。结尾的“望狼烟”则深刻表达了边塞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