秖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 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 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 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 愧非超旷姿,循此局促步。 笑言思暇日,规劝多远度。 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伊予多昧理,初不涉世务。 适因拥肿材,成此懒慢趣。 一身常抱病,不复理章句。 胸中无町畦,与物且多忤。 既非大川楫,则守南山雾。 胡为出处间,徒使名利污。 羁孤望予禄,孩稚待我餔。 未能即忘怀,恨恨以此故。 终当税鞿鞅,岂待毕婚娶。 如何久人寰,俛仰学举措。 衡茅去迢遰,水陆两驰骛。 晰晰窥晓星,涂涂践朝露。 静闻田鹤起,远见沙?聚。 怪石不易跻,急湍那可溯。 渔商闻远岸,烟火明古渡。 下碇夜已深,上埼波不驻。 畏途信非一,离念纷难具。 枕席有馀清,壶觞无与晤。 南方出兰桂,归日自分付。 北窗留琴书,无乃委童孺。 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早晚到中闺,怡然两相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秖役(zhǐ yì):指服役。
  • 遐心(xiá xīn):远大的心志。
  • 靡靡(mǐ mǐ):形容行走缓慢。
  • 蟾兔(chán tù):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
  • 潮信(cháo xìn):潮水的涨落。
  • 宦游(huàn yóu):指官员因公出差。
  • 超旷(chāo kuàng):超脱旷达。
  • 局促(jú cù):狭窄,不自由。
  • 鹑服(chún fú):指简朴的衣服。
  • 荆钗(jīng chāi):指女子简朴的首饰。
  • 拥肿(yōng zhǒng):指身体肥胖。
  • 町畦(tǐng qí):田界,比喻规矩、界限。
  • (wǔ):违背,不顺从。
  • (jí):船桨。
  • 羁孤(jī gū):指孤独无依。
  • (bū):吃。
  • 税鞿鞅(shuì jī yāng):指解下马具,比喻停止劳役。
  • 俛仰(fǔ yǎng):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衡茅(héng máo):指简陋的房屋。
  • 驰骛(chí wù):奔走,奔波。
  • 晰晰(xī xī):明亮的样子。
  • 涂涂(tú tú):形容露水浓重。
  • ?(yì):一种水鸟。
  • (jī):攀登。
  • (sù):逆流而上。
  • (qí):弯曲的岸。
  • (dìng):船锚。
  • 枕席(zhěn xí):指睡觉的地方。
  • 壶觞(hú shāng):酒器。
  • 兰桂(lán guì):指美好的事物。
  • 童孺(tóng rú):儿童。
  • 鱼雁(yú yàn):指书信。
  • 怡然(yí rán):愉快,和悦。

翻译

辛苦地从事着行役,风浪使我疲倦于晨暮。 心中摇曳着远大的志向,缓慢地踏上了漫长的路途。 分别仿佛就在昨日,每次相见都缺了月亮的陪伴。 潮水的涨落催促着客船,春光改变了江边的树木。 官场生涯岂能令人满意,归乡的梦不再频繁。 我愧对超脱旷达的姿态,只能循着狭窄的步伐。 笑着思念闲暇的日子,规劝中包含着远大的度量。 我习惯了简朴的生活,而你羡慕着荆钗的女子。 我对于世事多有不明,初时并不涉足世俗事务。 因为身体肥胖,成就了这份懒散的趣味。 一身常带着病痛,不再整理书卷。 胸中没有规矩界限,与外界多有冲突。 既然不是大河中的船桨,那就守护南山的雾霭。 为何要在出处之间徘徊,徒然让名利玷污了自己。 孤独无依地期待着我的俸禄,孩子们等着我回家吃饭。 未能立刻忘怀,因为这份遗憾而感到痛苦。 终将解下马具,不再等待婚娶的完成。 为何长久地留在人间,低头抬头间学习着应对之策。 简陋的房屋远去,水陆两地奔波。 明亮地窥视着晨星,浓重的露水践踏着清晨。 静静地听着田间的鹤鸣,远远地看见水鸟聚集。 怪石难以攀登,急流不可逆流而上。 渔民和商人听到了远岸的声音,烟火照亮了古渡。 下锚的夜晚已经深了,上岸的波浪不停留。 畏惧的路途不止一条,离别的思绪纷乱难以详述。 枕席上有着清新的气息,酒器中却无人对饮。 南方盛开着兰花和桂树,归来的日子自己安排。 北窗下留着琴和书,无妨交给孩子们。 春江中有足够的鱼和雁,彼此勤于书信往来。 早晚会回到中闺,愉快地相互对视。

赏析

这首诗是权德舆在江西服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涯的不满。诗中,“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则抒发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权德舆通过对比自己的官场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差异,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家的眷恋。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