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有怀

栖鸟向前林,暝色生寒芜。 孤舟去不息,众感非一途。 川程方浩淼,离思方郁纡。 转枕眼未熟,拥衾泪已濡。 窘然风水上,寝食疲朝晡。 心想洞房夜,知君还向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暝色(míng sè):暮色,黄昏时的天色。
  • 寒芜(hán wú):寒冷的荒地。
  • 川程:水路行程。
  • 浩淼(hào miǎo):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 郁纡(yù yū):心情郁结,忧思重重。
  • (qīn):被子。
  • (rú):沾湿。
  • 窘然:困顿,窘迫的样子。
  • 朝晡(cháo bū):早晨和傍晚,这里指一天的时间。
  • 向隅(xiàng yú):面对着角落,形容孤独或悲伤。

翻译

栖息的鸟儿飞向前方的树林,黄昏的天色在寒冷的荒地上蔓延。 孤独的小船不停地前行,我心中的感慨多种多样。 水路行程广阔无边,离别的思绪郁结重重。 转过枕头,眼睛还未完全闭上,拥着被子,泪水已经沾湿了脸颊。 在水面上感到困顿,从早到晚的饮食和休息都显得疲惫。 心中想象着洞房之夜,知道你还在孤独地面对着角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栖鸟”、“暝色”、“寒芜”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中“孤舟去不息”与“众感非一途”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无尽感慨和复杂心情。后半部分则通过“转枕”、“拥衾”等动作,以及“泪已濡”、“疲朝晡”等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疲惫与思念。结尾的“心想洞房夜,知君还向隅”更是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