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 韩翃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万雉城东春水阔,千人乡北晚花深。 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 路出司州胜景长,西山翠色带清漳。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高谭魏国访先生,修刺平原过内史。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常: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
  • 苏门啸:指隐士高人的清啸,这里比喻隐居或超脱世俗的生活。
  • 里在:指家乡所在。
  • 我身料:指自己的境遇或命运。
  • 轻云:薄云,比喻李湜的才华。
  • 流芳:指美好的名声或事物。
  • 万雉城:形容城墙高大。
  • 春水阔:春天的水面宽阔。
  • 千人乡:形容人口众多的乡村。
  • 晚花深:傍晚时花朵繁盛。
  • 旧竹青青:指家乡的竹子依旧青翠。
  • 疏旷:空旷,指心情的宽广。
  • 上宫游:指到皇宫游玩。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北邙客:指在洛阳北邙山附近的旅客,这里比喻漂泊在外。
  • 司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 西山:指洛阳西面的山。
  • 清漳:清澈的漳水。
  • 仙人矶: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 茱萸涧:地名,在洛阳附近。
  • 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 野马冈:地名,在邺城附近。
  • 高谭:高谈阔论。
  • 魏国:指三国时期的魏国。
  • 先生: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 修刺:准备名片。
  • 平原:指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
  • 内史: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淹留:停留,滞留。
  • 河间:地名,今河北省河间市。
  • 载笔:带着笔,指从事文学创作。
  • 阙下:指京城。

翻译

不要因为太常的屈辱而叹息,你可以选择隐居苏门,放声长啸。你的家乡还在,回去并不迟,不要以为你的命运会和我一样。

轻薄的云彩在日光下无法形成阴凉,你出来面对这美好的事物,却搅动了离别的心情。城东的春水宽阔,乡北的晚花繁盛。

家乡的竹子依旧青翠,环绕着你的宅子,到那时你会感到心情宽广,自然舒适。即使你能到皇宫游玩,但旅途中的饮食还是让你成为北邙山的旅客。

你将经过司州,那里风景优美,西山的翠色伴随着清澈的漳水。仙人矶靠近茱萸涧,铜雀台俯瞰野马冈。

你多次提到主人喜爱士人,何必拒绝策马千里。你可以高谈阔论,访问魏国的先生,准备好名片,经过平原君的内史。

一旦在早秋时节一举成名,恐怕你从此就会停留不前。有钱也不要在河间使用,应该带着笔来到京城下游创作。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送别李湜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李湜的鼓励和期望。诗人劝慰李湜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可以选择隐居,也可以回到家乡,享受宁静的生活。诗中描绘了家乡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诗人也鼓励李湜不要放弃追求,可以游历名胜,结交贤士,最终在文学或政治上有所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