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才草书歌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英:指东汉书法家张芝,字伯英,被尊为草圣。
- 草圣:对草书艺术造诣极高的人的尊称。
- 绝伦:无与伦比。
- 白眉:指眉毛中有白毛,古代认为这是智慧的象征,这里指年轻的才子。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弱冠即未满二十岁。
- 墨池:指书法家练习书法时用来洗笔的池子,这里比喻书法学习。
- 团扇书:在团扇上书写的书法作品。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 飕飕:形容风声。
- 饥鼯:指饥饿的鼯鼠,这里用来形容书法中的生动形象。
- 谢安:东晋时期的名臣,以文学和政治才能著称。
- 献之:指王献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翻译
张芝这位草圣的书法技艺无与伦比,后来的学者无人能及。那位年轻的才子还未满二十岁,他的笔下草书如飞,运笔如风。初次听说这位才子时他才十多岁,当时他的同龄人都比不上他。他轻视过去的墨池学习,不屑于前人的团扇书法。他的书法艳丽多彩,芳姿点缀,如水映荷花,风转蕙草。春天的三个月都在他的笔下生辉,宇宙间的一切景象都在他的笔端展现。有时在炎热的夏日,他的书法却让人感觉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风飕飕。乍一看,仿佛是悬崖瀑布的水落下,又像是看到古木上饥饿的鼯鼠,显得愁苦。他的书法变化无穷,新意迭出,看他的一个字,价值千金。回忆起谢安问王献之的情景,当时的人虽然见到,但怎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年轻才子的草书艺术,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张芝和王献之,突出了这位年轻才子的非凡才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如“水映荷花风转蕙”、“乍疑崩崖瀑水落”等,形象地展现了草书的美丽和动感。同时,通过“满堂风雨寒飕飕”等句,传达了书法给人带来的清凉感受,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年轻才子的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