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时:太平盛世。
- 五榖:指五种主要粮食作物,即稻、黍、稷、麦、豆。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泛指春天,农民最忙碌的季节。
- 生憎:非常讨厌。
- 稚子:小孩子。
- 扶犁:耕田。
- 山妻:指在山野中劳作的妻子。
- 馈饷:送饭。
- 租赋:税收。
- 幡然:突然,这里指突然改变主意。
- 耕莘:古代传说中的隐士,以耕田为生。
翻译
在太平盛世,有幸成为安宁的百姓,拥有环绕屋舍的田园,并不算贫穷。 一家数口的生活依赖于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一年的辛勤劳动主要集中在春天。 非常讨厌小孩子懒于扶犁耕田,最爱的是山野中的妻子频繁送来饭菜。 衣食无忧,税收充足,突然何必羡慕那些隐居耕田的隐士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于谦对太平盛世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诗中,“清时幸作太平民”一句,直接点明了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感激。通过对比“稚子扶犁懒”和“山妻馈饷频”,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真实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勤劳的赞赏和对懒惰的厌恶。最后两句“衣食不亏租赋给,幡然何必慕耕莘”,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现状的满足,认为无需羡慕隐士的生活,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