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瓢山房图

· 袁华
鹤瓢山房,大隐所居,乃在泰伯三让里,虽道迫廛市。 山林如鹤瓢,仙者玉为质,紫髯猬磔目点漆。小谪人间甲子初,那计缑桃几偷吃。 丹成不肯独长生,时施狡狯苏罢民。金针幻作黍珠境,跛痾积逮皆能行。 既识鹤瓢胜,按图入冥想,彷佛得要领。长藤古木路迂回,飞泉落涧声喧豗。 不放落红随水去,恐引辟地秦人来。鹤可骑,瓢可酌,酌罢县瓢身上鹤。 世人仰望不可亲,谡谡松风号万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泰伯三让里: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传说他三次让位给弟弟季历,以示谦让。这里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与泰伯的谦让精神有关。
  • 廛市:古代城市中平民的住宅区。
  • 鹤瓢:形状像鹤的瓢,这里比喻山林的形状。
  • 紫髯猬磔目点漆:形容仙人的形象,紫色的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眼睛像点漆一样明亮。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甲子代表一个周期的开始。
  • 缑桃:传说中的仙桃。
  • 狡狯:狡猾机智。
  • 黍珠境:比喻仙境,黍珠是传说中的仙草。
  • 跛痾积逮:指身体有残疾的人。
  • 冥想:深沉的思索或想象。
  • 喧豗:声音喧闹。
  • 辟地秦人:指逃避秦朝统治的人。
  • 谡谡:形容风声。

翻译

鹤瓢山房是大隐士居住的地方,位于泰伯三让里,虽然靠近繁华的市井。山林的形状像鹤瓢,居住的仙人有着玉一般的品质,紫色的胡须像刺猬的刺,眼睛像点漆一样明亮。他在人间小住,甲子年才开始,不管偷吃了多少仙桃。炼成仙丹后,他不愿独自长生,时常用他的机智来帮助疲惫的百姓。他用金针创造了一个仙境,即使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能行走。我通过图画深入思考,仿佛领悟了其中的要领。长藤古木间的小路曲折回旋,飞泉落入涧中,声音喧闹。不让落花随水流去,以免引来逃避秦朝统治的人。鹤可以骑,瓢可以酌酒,酌酒后将瓢挂在鹤身上。世人仰望却难以亲近,只听到松风在万壑中呼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士居住的仙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仙人的超凡脱俗和慈悲为怀。诗中“鹤瓢山房”不仅是地理的描述,更是精神的象征,体现了隐士的高洁和超脱。通过对比繁华的市井和幽静的山林,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疏离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袁华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