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孙蕡
洞庭木叶下,悲吹激微寒。 美人倚修竹,凝睇九疑山。 层云没远巘,轩车绝来还。 既怀文玉佩,复采澧水兰。 结言欲有赠,天路远险艰。 沉忧坐将老,岁月销令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庭: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木叶:树叶。
  • 悲吹:悲伤的风声。
  • 微寒:轻微的寒意。
  • 美人:指理想中的女性或所思之人。
  • 修竹:高高的竹子。
  • 凝睇(dì):凝视。
  • 九疑山:山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传说中舜帝葬于此。
  • 层云:重叠的云层。
  • 远巘(yǎn):远处的山峰。
  • 轩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 文玉佩:装饰有文彩的玉佩,象征着高贵和美好。
  • 澧水兰:澧水流域的兰花,澧水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流。
  • 结言:约定。
  • 天路:比喻高远难达的境界或地方。
  • 沉忧:深沉的忧愁。
  • 销令颜:消磨青春容颜。

翻译

洞庭湖畔,树叶纷纷落下,悲伤的风声激起了轻微的寒意。 理想中的女子倚靠着高高的竹子,凝视着远方的九疑山。 重叠的云层遮住了远处的山峰,轻便的马车再也没有回来。 她既怀抱着装饰华美的玉佩,又采摘了澧水边的兰花。 想要有所赠予,但天路遥远且艰险。 深沉的忧愁让她坐等老去,岁月无情地消磨了她的青春容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洞庭湖畔的景象,通过“木叶下”、“悲吹”等意象传达了深秋的凄凉与哀愁。诗中的“美人”形象,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凝视远方的九疑山,象征着对遥远理想的向往。然而,现实的“天路远险艰”使得这份向往变得遥不可及,加深了诗中的忧愁氛围。最后,“沉忧坐将老,岁月销令颜”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无奈与感慨。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