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虹县颜景明

· 孙蕡
淮阳老人读《周易》,风吹鬓丝人不识。兴阑移席傍寒梅,双眼如猫对花碧。 天风毛骨江海仙,偶来花下同清缘。凌云文采凤凰见,照室丹光龙虎全。 清琴调古无人续,且可开樽扫茅屋。胎禽起舞和云谣,山月光于画楼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阳: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鬓丝:指白发。
  • 兴阑:兴致消退。
  • 移席:移动座位。
  • 寒梅:冬天的梅花。
  • 毛骨:形容风度或气质。
  • 江海仙:比喻隐逸的高人。
  • 清缘:清雅的缘分。
  • 凌云文采:形容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 凤凰见:比喻见到杰出的人物。
  • 照室丹光:形容室内光彩照人。
  • 龙虎全:比喻人物的才华和气概全面。
  • 清琴调古:指弹奏古琴,曲调古雅。
  • 开樽:开酒器,指饮酒。
  • 扫茅屋:打扫简陋的居所。
  • 胎禽:指鹤,古人认为鹤是胎生。
  • 和云谣:与云彩一起歌唱。
  • 画楼烛:指华丽的楼阁中的烛光。

翻译

淮阳的老人读着《周易》,风吹动他的白发,无人认识他。兴致消退后,他移动座位靠近寒梅,双眼像猫一样对着花儿碧绿。

天风中带着江海仙人的气质,偶然来到花下,与清雅的缘分相遇。他的文采飞扬如凤凰,室内的光彩照人如龙虎。

古琴的曲调高雅无人能续,只可开酒器,打扫茅屋。鹤起舞与云彩一起歌唱,山间的月光比画楼中的烛光还要明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淮阳老人,他沉浸在《周易》的世界中,与世隔绝,白发随风飘动,显得格外超然。诗中通过“兴阑移席傍寒梅”等句,展现了老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后文以“江海仙”、“凌云文采”等词赞美了老人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华,而“清琴调古无人续”则表达了对其孤独境遇的同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老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