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

· 袁华
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 记钱塘,朝载酒,夜藏钩。青衫断肠司马,消减旧风流。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髻鬟(jì huán):古代妇女的发髻。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的仙境。
  • 宝钏(chuàn):手镯。
  • 金缕:金线。
  • 象板:古代打击乐器,用象牙制成。
  • 春笋:比喻手指细嫩。
  • 玉搔头: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 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风流:这里指才华横溢。
  • 花信:花开的时节。

翻译

山峦横卧,如淡眉浅浅,云雾缭绕,似发髻含愁。携带着满袖的香气,曾游历月宫仙境。素手如玉,光华闪烁在宝钏上,金线声停,象板声息,歌声落幕,秋意无边。十指如春笋般嫩滑,假装整理着玉搔头。

记得在钱塘,早晨携酒游玩,夜晚玩藏钩游戏。青衫的司马,因悲伤而消瘦,往日的风采已不再。春色满三百六桥,花信二十四番,重逢在苏州。水调新曲,明月照耀高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宴会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女子的娇美与宴会的繁华。诗中“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以山喻眉,云喻髻,形象生动。后文通过对女子动作的描写,如“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宴会的欢乐氛围。结尾处的“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则增添了一抹诗意与遐想,使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