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适嘉兴次韵答鲍仲孚先生

· 袁华
于越败吴于欈李,兵交岂意古今同。 伤心遗老风尘际,举目河山草莽中。 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 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于越: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欈李:古地名,今浙江嘉兴一带。
  • 遗老:指前朝的旧臣或老人。
  • 草莽:指荒野,比喻民间。
  • 白骨似霜:形容战乱后尸骨遍野,景象凄凉。
  • 大星如月:形容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异常明亮,如同月亮一般。
  • 鲍叔:指鲍仲孚,诗中的次韵答者。
  • 目送鸿:目送大雁南飞,常用来形容离别之情。

翻译

在古代,于越之地曾败吴国于欈李,战争的交锋,古今何其相似。 看到那些心碎的旧朝遗老在风尘中挣扎,举目望去,河山之间尽是荒芜。 战乱后的白骨如同秋霜遍布野外,夜晚的星星亮如白昼的月亮。 唯独可怜鲍叔,他与我如此相似,对着客人挥毫作诗,目光却随着南飞的大雁远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战事的回顾,抒发了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深切哀愁。诗中“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以凄美的意象描绘了战后的惨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痛恨。末句“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及对时局的无奈。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