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雨轩

· 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 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 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 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拄笏(zhǔ hù):古代官员持笏(一种礼器)以示身份,此处指官员。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湿云:湿润的云。
  • 漏天:形容雨天,天如漏了一般。
  • 娲皇石:传说中女娲补天用的石头。
  • 噀酒(xùn jiǔ):喷酒,古代一种祭祀或驱邪的方式。
  • 蜀客觥(gōng):蜀地的酒器,此处指酒。
  • 阊阖风(chāng hé fēng):神话中的天门风,此处指大风。
  • 桑榆日薄:太阳西下,日光斜照桑榆树梢,形容傍晚时分。
  • 王郎:指王维,唐代著名诗人,此处借指诗人。

翻译

早晨,我像官员一样拄着笏板,望着清新的空气,晚上卷起帘子,看到湿润的云横亘天空。 天空仿佛漏了,还未用女娲的石头补上,突然间,酒被喷洒,像是蜀地的酒器倾倒。 大风从天门吹来,先拂过深邃之处,太阳西下,日光斜照桑榆,天空又放晴了。 我歌唱着,暮色中西山的雨渐渐散去,这才相信王维的名声确实不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从早到晚的自然景色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心情转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拄笏”、“爽气”、“湿云”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通过“漏天未补娲皇石”和“噀酒俄倾蜀客觥”等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想象与感慨。结尾提及“王郎”,既是对王维诗才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诗歌的热爱。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