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画十首

· 孙蕡
曾记东林信杖藜,远公门对石桥西。 长松月落猿声歇,赢得青山似虎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拄着拐杖。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这里代指高僧。
  • 虎溪:位于庐山,相传慧远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翻译

我曾记得在东林寺中,拄着拐杖行走,高僧的门前正对着石桥的西边。长长的松树在月光的照耀下,猿猴的叫声渐渐停歇,最终,青山变得如同虎溪一般静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东林寺的宁静体验。通过“杖藜”、“远公门对石桥西”等细节,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寺庙景象。后两句“长松月落猿声歇,赢得青山似虎溪”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孙蕡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