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 孙蕡
村醪旧瓮按新篘,四月蚕成麦亦收。 但使百年都若此,吾今于世亦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居:隐居,指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
  • 杂咏:随意吟咏,指不拘形式地写诗。
  • 洪武十一年:明朝洪武年间的第十一年,即1378年。
  • 平原:平坦的田野或地区。
  • 村醪(láo):农家自酿的酒。
  • 旧瓮:旧的酒坛。
  • 新篘(chōu):新酿的酒。
  • 四月:指农历四月,春末夏初。
  • 蚕成:蚕茧成熟,指养蚕季节结束。
  • 麦亦收:麦子也收割了,指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 但使:只要。
  • 百年:指很长的时间。
  • 若此:像这样。
  • 于世:在世上。
  • 何求:有什么要求或追求。

翻译

隐居时随意吟咏的七十四首诗,是我从洪武十一年的平原回到家乡时所作。

农家自酿的旧酒坛中新酒已经酿成,四月蚕茧成熟,麦子也收割了。

只要这样的生活能持续百年,我在这世上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村醪旧瓮按新篘”描绘了农家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而“四月蚕成麦亦收”则进一步以丰收的景象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富足。最后两句“但使百年都若此,吾今于世亦何求”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