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行

· 徐庸
吴人杀二子,以血衅吴钩。 吴钩虽有灵,吴王何用求。 父子恩既断,君臣义难保。 不如佩仁义,防身到终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ìn):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抹在器物上,以示神圣。
  • 吴钩: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出产的一种弯刀,常被用作兵器,这里象征武力或权力。
  • 仁义: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指仁爱和正义。

翻译

吴地的人杀害了两个儿子,用他们的血来祭祀吴钩。 尽管吴钩因此变得有灵性,但吴王又怎能真正使用它呢? 父子之间的恩情已经断绝,君臣之间的道义也难以保全。 倒不如佩戴仁义之心,以此防身,直到终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吴钩这一象征性的物品,探讨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诗中,吴钩因血祭而“有灵”,但这种灵性并不能为吴王带来真正的力量,反而暗示了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诗人倡导以仁义为防身之本,强调了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吴钩与仁义,诗人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批判和对道德价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