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 秋景画

· 陈霆
江上青山山下路。茅屋人家临水住。雨余一片夕阳明,汀草处。鸥来聚。一叶渔舟横野渡。 烟雾纷纷生古树。树底寒流桥欲堕。行人千里未能归,还自苦。愁无数。枫落吴江秋正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汀草(tīng cǎo):水边的草。
  • 鸥来聚:海鸥聚集。
  • 渔舟:捕鱼的船。
  • 横野渡:横跨在野外的渡口。
  • 烟雾:轻烟薄雾。
  • 古树:古老的树木。
  • 寒流:寒冷的溪流。
  • 桥欲堕:桥似乎快要倒塌。
  • 枫落:枫叶落下。
  • 吴江:地名,今江苏省吴江市。
  • 秋正暮:秋天即将结束。

翻译

江水之上,青山连绵,山下是一条小路。茅草屋靠近水边,仿佛有人居住。雨后,一片夕阳的余晖照亮了大地,水边的草地上,海鸥们聚集在一起。一艘渔船横跨在野外的渡口。

轻烟薄雾从古老的树木中升起。树底下的寒冷溪流旁,一座桥似乎快要倒塌。远行的旅人尚未归来,自己感到痛苦,忧愁无边。枫叶落下,吴江的秋天即将结束。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日傍晚的江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江上青山山下路”一句,即勾勒出了广阔的自然背景,而“茅屋人家临水住”则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雨后的夕阳、聚集的海鸥、横渡的渔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然而,“行人千里未能归”一句,却透露出了旅人的孤独与忧愁,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最后,“枫落吴江秋正暮”不仅点明了时节,也加深了秋日的萧瑟感,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陈霆

明浙江德清人,字声伯。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复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博洽多闻,工诗、词、古文,留心风教。有《唐馀纪传》、《两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