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毗山草堂二首为中丞潘公读书处

曲榭雕楹霅水傍,琅函插架照沧浪。 丹霄正锡尚书履,绿野先题相国堂。 句就松风闲鹤浦,梦回萝月上鹓行。 凭谁寄问花溪叟,稷契何由近庙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曲榭(qū xiè):曲折的楼台。
  • 雕楹(diāo yíng):雕刻精美的柱子。
  • 霅水(zhá shuǐ):水名,在今浙江省。
  • 琅函(láng hán):书函的美称,也指书架。
  • 沧浪(cāng làng):青色的波浪,也指水色。
  • 尚书履(shàng shū lǚ):尚书穿的鞋子,代指尚书。
  • 绿野(lǜ yě):绿色的原野。
  • 相国堂(xiàng guó táng):宰相的官邸。
  • 鹤浦(hè pǔ):鹤栖息的河岸。
  • 萝月(luó yuè):萝藤间的月光。
  • 鹓行(yuān xíng):鹓鸟飞行的行列,比喻朝官的行列。
  • 花溪叟(huā xī sǒu):居住在花溪边的老人。
  • 稷契(jì qì):古代传说中的贤臣。
  • 庙廊(miào láng):朝廷。

翻译

在霅水边,有一座曲折的楼台和雕刻精美的柱子,书架上摆放着书籍,映照着青色的波浪。尚书即将穿上他的鞋子,而宰相已经题写了他的官邸。在松风中完成了诗句,在鹤栖息的河岸上,梦醒时萝藤间的月光已经照上了朝官的行列。请问谁能寄信给花溪边的老人,稷契这样的贤臣如何能接近朝廷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景象,通过对曲榭、雕楹、琅函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读书处的雅致。诗中“丹霄正锡尚书履,绿野先题相国堂”一句,既表达了对尚书和相国的敬仰,也暗含了对读书人未来仕途的期许。后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贤臣能够接近朝廷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读书和仕途的复杂情感。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