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常半壑秋声竹
注释
夏太常:指倪谦的官职,夏卿是指夏侯,太常是指太常卿,是古代官职名。
青琅玕(gān):指青色的玉。
籊籊(tuǒ):形容细长的样子。
大竿:指大竹子。
小竿:指小竹子。
飘萧(xiāo):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修篁:修剪整齐的竹子。
苍梧:地名,指湖南省境内的地方。
淇澳:地名,指淇澳山。
筠管:古代一种乐器。
翻译
夏侯太常卿倪谦,曾在鳌峰挥毫写字。
心情高涨时喜欢写青色的玉石,瞬间毫端展现出优美的色彩。
眼中这幅画尤为奇特,细长的竹子总是带着冰霜的姿态。
高大的竹子直冲云霄,小竹子则弯曲斜倚。
大竹子和小竹子如同玉石般光洁,随风飘舞的叶子像金刀般闪烁。
昨夜西风吹入中林,仿佛听到秋天的声音充满山谷。
仿佛你在击鼓游湘川,两岸修剪整齐的竹子摇曳着翠绿的烟雾。
眺望苍梧,远处风雨滴落,我闲暇之余将幽思写在纸上。
又仿佛推船驶向淇澳,水波荡漾,满地瞻见新的篇章。
仿佛醉倒在空谷中,手持筠管,扫去烟雾,似乎在怀念佳人。
当年在湖州领悟神秘,所到之处皆通达真谛。
不再提起鹘落的遗憾,与异世的武卿相遇。
怀念我一生清高的性情,再次看到这幅画,心神清爽,凉意袭来,仿佛洒下苍白的雪花。
挂在你高堂上的尘埃已被清除,紫箫已准备好,等待着伶人的演奏。
月明时试着弹奏参差的琯,或许会引来凤凰的和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竹林画卷,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将竹子、风声、秋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意境。诗人倪谦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高、高节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