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公闭关修玄谢绝一切独期余过访禅堂余以母病迄今未赴春日索居读公所致诸札掩袂太息怀不能已积成七言律八章用摅鄙臆词之荒陋不暇计也
寂莫千秋大将坛,谁标砥柱立狂澜。
三坟读尽神偏王,四部成来鬓未残。
大泽风云回雁杳,中原日月卧龙寒。
代兴总愧当年约,极目遥空十二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寂莫:同“寂寞”,指孤单冷清。
- 大将坛:指重要的军事或政治舞台。
- 砥柱: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的局势。
- 三坟:古代典籍《三坟》的简称,泛指古籍。
- 神偏王:精神特别旺盛。
- 四部:指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四部分类,即经、史、子、集。
- 大泽风云: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 回雁杳:回雁,指雁南飞;杳,远得不见踪影,形容音信断绝。
- 中原日月:中原,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日月,比喻光明、时间。
- 卧龙寒:卧龙,指隐居的贤才;寒,指处境艰难或心情冷淡。
- 代兴:指时代更替。
- 十二阑:指高楼上的栏杆,比喻高远的视野。
翻译
千秋岁月中,那寂寞的大将坛上,是谁如砥柱般屹立,抵挡着狂澜般的动荡。 读遍了古籍,精神愈发旺盛,整理完四部书籍,鬓发依旧未残。 世事如大泽风云,变幻莫测,回雁已远,音信断绝;中原的日月,照耀着隐居的贤才,却显得寒冷。 时代的更替总是让人感到愧疚,因为未能履行当年的约定,只能极目远眺,望着那高楼的十二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寂莫千秋大将坛”描绘了历史的沧桑,而“砥柱立狂澜”则赞美了那些在动荡中坚守的人。通过对古籍的阅读和整理,作者展现了自己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隐居贤才的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