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使君之滇中六首

诏书来日下,行色动江皋。 卤簿专城贵,旌旗列郡豪。 檄传巴俗远,诗到夜郎高。 何处看铜柱,飞扬勒彩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卤簿:古代帝王或官员出行时,仪仗队中的旗帜、车马、侍从等。
  • 专城:指掌管一城或一地。
  • 旌旗:旗帜的总称。
  • 列郡:指多个郡县。
  • 巴俗:指巴地的风俗。
  • 夜郎:古国名,在今贵州境内,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铜柱:古代用于标记边界的柱子。
  • 彩毫:指书写用的彩色笔,这里比喻书写或记录。

翻译

诏书从天而降,行人的身影在江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仪仗队彰显着掌管一城的尊贵,旗帜在多个郡县中显得格外豪迈。 传递檄文到遥远的巴地,诗篇传到夜郎,高度令人赞叹。 在何处能看到那标记边界的铜柱,飞扬的笔触记录着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使君前往滇中的盛况和使命的重大。诗中通过“卤簿”、“旌旗”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王使君的威严和尊贵,以及他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同时,“檄传巴俗远,诗到夜郎高”表达了王使君的使命不仅限于政治上的传递,还包括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播。最后两句则通过“铜柱”和“彩毫”的意象,暗示了王使君的行动将被历史所铭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王使君的赞美和对历史使命的崇高敬意。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