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何人咆哮擘龙门,荡踏千厓似有痕。 韶石可怜非斧凿,天然生得一峰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咆哮(páo xiào):大声吼叫。
  • (bò):劈开。
  • 龙门:传说中的一个地名,也指险要的地方。
  • 荡踏(dàng tà):跋涉。
  • 千厓(qiān yái):千山。
  • 韶石(sháo shí):指韶山,即岳麓山。
  • 斧凿(fǔ záo):用斧子和凿子。
  • (zūn):高耸。

翻译

有谁在龙门大声吼叫,劈开千山,仿佛留下了痕迹。韶山的石头可怜,不是经过斧凿,却自然生长出一座高耸的峰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行至韶江时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龙门的奇峻,千山的广袤,以及韶山的石头所具有的独特之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