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访瞿止虚赋赠

毵娑垂柳拂精庐,有客阊门此隐居。 张翰未耽千里菜,专诸方炙太湖鱼。 春光本自耶溪至,明月长疑玉貌馀。 吴俗繇来能用剑,凭君淬出一芙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chāng mén):指古代吴国的都城阊门,也泛指宫门、城门。
  • 瞿止(qú zhǐ):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隐士。
  • 虚赋(xū fù):指虚构的赋文,这里指虚构的诗文。
  • 毵娑(sān suō):形容柳树摇曳的样子。
  • 精庐(jīng lú):指精美的居所。
  • 张翰(zhāng hàn):指张衡,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 专诸(zhuān zhū):指专诸,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
  • 太湖鱼:指太湖产的鱼。
  • 耶溪(yē xī):地名,古代地名,指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一条河。
  • 玉貌(yù mào):像玉一样美丽的容貌。
  • 吴俗(wú sú):指吴地的风俗。
  • 繇(yáo):指模仿、效仿。
  • 剑:这里指文学才华。

翻译

垂下的柳树摇曳着拂过精美的居所,有客人隐居在阊门这里。他们虚构的诗文,像张衡还未沉迷于千里之外的美食,专诸正在烹煮太湖产的鱼。春光从耶溪传来,明月长久以来就像留下了玉一样美丽的容颜。吴地的风俗总是模仿能用剑的人,希望你也能磨练出一篇优美的文章。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阊门的客人,与张衡和专诸的对比,表现了隐居者超脱尘世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才华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禅意,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