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伯董丈枉饮岘山泛碧浪湖时范太史伯祯陈都谏体乾在坐太史将赴召北上宗伯遂成一章予嗣得其二一用公原韵一用近赠公韵
诸贤名价重南州,岘首吴兴亦胜游。
痛饮争呼明月至,狂歌欲断彩云流。
那知碧浪重湖夜,别作金台万里秋。
我是安期饶落穆,过江今日始言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伯:古代官名,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
- 董丈:对董姓长者的尊称。
- 岘山:山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碧浪湖:湖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风景优美的湖泊。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史书。
- 都谏:古代官名,负责向皇帝进谏。
- 体乾:人名,陈体乾。
- 赴召:应召前往朝廷。
- 金台:指朝廷或皇帝的居所。
- 安期:指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落穆:指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翻译
在南州,诸位贤士的名声显赫,岘首与吴兴也是胜景之地。 我们痛饮欢聚,争相呼唤明月来助兴,狂歌之中仿佛要断绝彩云的流动。 谁知在这碧浪湖的夜晚,竟成了金台万里的秋意。 我虽是如安期生般淡泊宁静,但今日过江,才开始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诸贤在岘山与碧浪湖的欢聚场景,通过“痛饮争呼明月至,狂歌欲断彩云流”展现了宴饮的热烈与豪放。然而,“那知碧浪重湖夜,别作金台万里秋”一句,笔锋一转,透露出离别与远行的哀愁。最后两句以安期生的淡泊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远行的忧虑与不舍。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咏物体六十六首梅花 》 —— [ 明 ] 王世贞
- 《 别于鳞子与子相明卿十绝 》 —— [ 明 ] 王世贞
- 《 胡通参汝临枉驾霅中夜坐有感君在狱十年而始出尝同难者 》 —— [ 明 ] 王世贞
- 《 有荐新蚕豆樱桃麦蚕者邀印师共尝之戏成一章 》 —— [ 明 ] 王世贞
- 《 题杂画 》 —— [ 明 ] 王世贞
- 《 除夕作 》 —— [ 明 ] 王世贞
- 《 家元驭提学甫校士河南投劾径归诗以志羡 》 —— [ 明 ] 王世贞
- 《 吕别驾贶佳酒冠绝诸名家因作长歌谢之且订后约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