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宁寺望塔有作

浮图隋宝额,舍利汉金人。 龟捧云蚨篆,龙蟠海藏鳞。 蹑空依日月,飞磴隔风尘。 入夜铃时语,摩空雁欲驯。 霞标象外矗,色界望中新。 万劫留真地,诸天护法轮。 空怜證圣眼,犹是滞凡身。 为有摩尼在,金篦与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图:佛塔。
  • 宝额:指塔上的匾额。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的遗骨。
  • 金人:指佛像。
  • 云蚨篆:指塔上的云纹和篆刻。
  • 海藏鳞:比喻塔身上的装饰如海中的鳞片。
  • 蹑空:踏空,形容塔高耸入云。
  • 飞磴:指塔的阶梯。
  • 风尘:尘世。
  • 铃时语:指塔上的风铃随风发出声响。
  • 摩空:触及天空。
  • 雁欲驯:比喻塔高耸,仿佛能驯服飞翔的大雁。
  • 霞标:指塔顶如霞光般耀眼。
  • 色界:佛教中指物质世界。
  • 万劫:极长的时间。
  • 真地:指圣地。
  • 法轮:佛教中指佛法。
  • 證圣眼:指修行到一定境界的眼睛。
  • 滞凡身:指尚未超脱凡尘的身体。
  • 摩尼:佛教中的宝珠,象征智慧。
  • 金篦:佛教中用来刮除烦恼的工具。
  • 问津:寻求指引。

翻译

佛塔上悬挂着隋朝的匾额,塔内供奉着汉代金人像和佛陀的舍利。塔身上的云纹和篆刻如同龟捧着云,装饰如龙蟠海中的鳞片。塔高耸入云,仿佛能触及日月,飞跃的阶梯将尘世隔绝。夜晚,塔上的风铃随风发出声响,塔顶仿佛能驯服飞翔的大雁。塔顶如霞光般耀眼,物质世界中显得格外新颖。历经万劫,这里仍是圣地,佛法受到诸天的保护。空有修行到一定境界的眼睛,却仍是凡尘之身。因为有智慧的宝珠在,我寻求用金篦刮除烦恼,寻求指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经过天宁寺时对塔的观察和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塔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塔的高大、庄严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超脱凡尘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塔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