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腊(fú là):古代的祭祀节日,伏日和腊日。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京。
- 朋旧:朋友和旧识。
- 尊醪(zūn láo):美酒。
- 枯桑:枯萎的桑树,常用来比喻衰老。
- 朔意:北方的寒意。
- 过鸟:飞过的鸟。
- 节序:节令的顺序。
- 颦眉(pín méi):皱眉,表示忧虑。
- 屈指:计算,这里指难以数清。
- 揽镜:照镜子。
- 吾鬓:我的鬓发。
- 如潘:像潘岳一样,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以才貌双全著称。
翻译
在京城的伏腊节日里相聚,如今却在海上看待这些。 中原的朋友们和旧识已经散去,故国的衣冠也已厌倦。 我的诗卷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自己则借酒宽慰。 枯萎的桑树早已感受到北方的寒意,飞过的鸟儿在寒冷的夕阳中飞过。 节令的顺序让人皱眉,人才的计算也变得困难。 我不堪忍受时常照镜子,我的鬓发即将像潘岳一样斑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岁末家居时的感慨和忧虑。诗中,“伏腊京华会”与“今从海上看”形成对比,突显了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无奈。通过“中原散朋旧”和“故国倦衣冠”,作者抒发了对旧友散去和故国变迁的哀愁。后句以“枯桑”和“过鸟”为意象,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凄凉。最后,作者以自嘲的口吻提及自己的衰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