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帐:红色的帐篷,指讲学的地方。
- 诸生:指学生。
- 马融: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此处借指学问高深的老师。
- 怜:怜悯,同情。
- 投笔:投笔从戎,指放弃文职,投身军旅。
- 乍:突然。
- 临戎:面对战争,指从军。
-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意。
- 离合:分离和聚合,此处指关系的变化。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或文人。
- 数:计较。
- 灏灏:广大无边的样子。
- 西京:指长安,汉朝的都城。
- 泱泱:宏大的样子。
- 东海:指东方的大海,此处可能指齐国,古代齐国位于东海之滨。
- 更:经历,传承。
- 齐风:齐国的风俗文化。
- 男儿:男子汉。
- 姓字:姓名。
- 羞:羞愧。
- 文苑:文学领域。
- 矫首:抬头。
- 狂歌:放声高歌。
- 万古空:指时间的长远和虚无。
翻译
在红色的讲学帐篷中,学生们围绕着像马融那样博学的老师,他怜悯我突然放下笔墨,投身军旅。 自始至终,我们的心意从未有过分离,我也不会计较士大夫之间的异同。 广大的西京(长安)依然保持着汉朝的辉煌,宏大的东海之滨,齐国的风俗文化更加传承。 作为一个男子汉,我羞于让自己的姓名在文学领域中流传,我宁愿抬头放声高歌,感受那万古的虚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武勇的矛盾态度,以及对个人身份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绛帐诸生侍马融”描绘了学问的场景,而“怜余投笔乍临戎”则突显了诗人从文到武的转变。诗人的心意始终如一,不计较士大夫间的异同,展现了他坚定的个性。后两句通过对西京和东海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最后,诗人以“男儿姓字羞文苑,矫首狂歌万古空”作结,抒发了对个人命运和存在的深刻感慨,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豪迈情怀。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从军行八首 》 —— [ 明 ] 王世贞
- 《 王怀中先生泉人也与余有通家分年七十有七矣貌壮丽健举止饮啖兼人既深东越建昌之学又善语玄素之秘访余弇中颇倾向言事诸少而刺辇上君子寻飘然远别得排律八韵赠之 》 —— [ 明 ] 王世贞
- 《 松楼歌 》 —— [ 明 ] 王世贞
- 《 早起 》 —— [ 明 ] 王世贞
- 《 报刘玄子先辈 》 —— [ 明 ] 王世贞
- 《 翳乐 》 —— [ 明 ] 王世贞
- 《 璋上人自新都还鹫峰汪司马伯玉尊之为大总持而以文及诗侑之余亦得四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挽金坛曹生生今太史公爱子也美秀而文弱冠摧折余虽素昧颜色颇辱神契陆汝陈来徵薤露之章因成五绝俾歌而焚之墓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