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
病懒青山意自如,颇惭文似负吹嘘。
无论孺子曾悬榻,犹忆中郎旧授书。
茂苑棠成初惜荫,武陵花发不通渔。
吴歌敢作阳春拟,祗是酬恩一寸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国士之知:指非常深厚的知己之情。
- 二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二纪即二十四年。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孺子曾悬榻:指东汉时期陈蕃为徐孺子特设一榻,徐孺子走后,陈蕃就把榻悬挂起来,表示对徐孺子的尊重。
- 中郎旧授书:指东汉时期蔡邕(字中郎)传授书籍给王粲的故事。
- 茂苑棠成初惜荫:茂苑,指美丽的园林;棠,指海棠树;惜荫,珍惜树荫。
- 武陵花发不通渔:武陵,指桃花源所在地;不通渔,指桃花源中人与外界隔绝,不与外界通渔。
- 吴歌:指吴地的歌曲。
- 阳春:古代楚国的高雅歌曲名。
- 酬恩:报答恩情。
翻译
我因病懒散,对青山的态度依旧自在如初,深感自己的文章似乎辜负了你的吹捧。 不论是我曾像徐孺子那样受到陈蕃的悬榻之礼,还是像王粲那样得到蔡邕的传授书籍,我都铭记在心。 美丽的园林中海棠树已成荫,我初次珍惜这份荫凉;武陵的桃花盛开,却与外界隔绝,无法通渔。 我怎敢将吴地的歌曲比作高雅的阳春,只是想以此微薄之力报答你的恩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陈司理公深厚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谦逊态度。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自我反思。末句“只是酬恩一寸馀”更是凸显了作者报答恩情的诚挚与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