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烈妇祠祠有丘给事记

径仄祠荒客倦看,乡人伏腊自衣冠。 疏篁秃柏晚何意,伏雪淹霜春未寒。 尚有生刍堪荐玉,岂因黄绢却回鞍。 男儿七尺应无限,矫首风尘万事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径仄:小路狭窄。
  • 祠荒:祠堂荒凉。
  • 伏腊:古代的两种祭祀,伏祭在夏季,腊祭在冬季。
  • 衣冠:指穿戴整齐的乡人。
  • 疏篁秃柏:稀疏的竹子和光秃的柏树。
  • 生刍:新鲜的草料,古代用来祭祀。
  • 荐玉:献上玉器,表示尊敬。
  • 黄绢:黄色的丝绸,这里可能指珍贵的礼物。
  • 回鞍:掉转马头,即离开。
  • 矫首:抬头。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翻译

小路狭窄,祠堂荒凉,游客已感疲倦,不愿多看。乡人们在伏祭和腊祭时穿戴整齐,自行祭祀。稀疏的竹子和光秃的柏树在晚风中摇曳,不知有何深意;尽管积雪和霜冻,春天却还未感到寒冷。仍有新鲜的草料可以献上玉器,怎能因为黄色的丝绸就掉转马头离开呢?男儿七尺之躯应有无限制的志向,抬头望向风尘中的万事,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艰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荒凉的祠堂景象,通过“径仄祠荒”和“疏篁秃柏”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诗中“乡人伏腊自衣冠”一句,反映了乡人对传统祭祀的尊重和坚守。后两句“尚有生刍堪荐玉,岂因黄绢却回鞍”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价值的坚持和对世俗诱惑的不屑。结尾“男儿七尺应无限,矫首风尘万事难”抒发了诗人对男子汉应有无限志向的期望,以及对现实世界艰难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