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携酒高坐寺同郭道人次父王山人承父孙山人齐之徐司理茂吴邹学宪彦吉梅茂才禹金凡七人分韵余得南字
鹫宫高踞凤城南,半入杉松暝色酣。
杯底应徐无俗韵,坐中殷许有清谈。
新蟾似尼严谯漏,倦鸟疑催俗客骖。
莲社故应饶野服,竹林吾总愧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鹫宫:指佛寺。
- 凤城:指京城。
- 暝色:黄昏时的天色。
- 新蟾:新月,蟾指蟾蜍,古人常以蟾蜍代指月亮。
- 严谯漏:严密的城楼上的漏刻,指时间。
- 倦鸟:疲倦的鸟。
- 俗客骖:指世俗的客人。
- 莲社:佛教中的一个社团,这里指佛寺。
- 野服:指隐士的服装。
- 竹林:指竹林七贤,这里比喻聚会的人。
- 朝簪:官员的簪子,代指官职。
翻译
佛寺高高地坐落在京城的南边,半隐在杉松林中,黄昏的天色渐渐深沉。 杯中的酒底映着徐徐的波纹,没有俗世的杂音,坐中的人们清谈如许。 新月似乎在严格地计算着城楼上的时间,疲倦的鸟儿仿佛在催促着世俗的客人离去。 莲社中的人们应该更喜欢隐士的服装,而我们这些聚在竹林中的人,总是感到愧对官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八月十六日与友人在高坐寺聚会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中“鹫宫高踞凤城南”一句,既描绘了佛寺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超脱尘世的氛围。“杯底应徐无俗韵”与“坐中殷许有清谈”则进一步以酒会友,强调了聚会的清雅与超脱。最后两句“莲社故应饶野服,竹林吾总愧朝簪”则通过对比莲社与竹林七贤,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官场生活的愧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