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州:泛指南方地区。
- 刺:名帖,相当于现代的名片。
- 登堂:进入厅堂,比喻得到认可或接纳。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南昌,此处可能指南京。
- 古调:古代的曲调,比喻高雅的文学作品。
- 伯玉:古代贤人,此处比喻陈先辈。
- 元方:古代贤人,此处比喻陈先辈的高名。
- 家藏敝帚: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但很珍贵。
- 客有明珠:比喻客人带来了珍贵的礼物或作品。
- 西台:古代官署名,此处可能指朝廷。
- 列柏:排列的柏树,比喻朝廷中的官员。
- 挟风霜:比喻文章或言辞有力,有如风霜之威。
翻译
南方地区的名帖被允许进入厅堂,如今在白下(南京)这里,它代表的是豫章(南昌)。 自古以来,高雅的曲调自然归属于像伯玉这样的贤人,而陈先辈的高名应当与元方相媲美。 我家中珍藏的虽是破旧的扫帚,却难以推荐,但客人带来的明珠让我欣喜若狂。 这不仅仅是因为朝廷中排列的柏树众多,而是因为你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风霜之力。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对陈先辈的赠诗,表达了对陈先辈文学才华的高度赞赏。诗中通过“古调”、“伯玉”、“元方”等词汇,将陈先辈比作古代的贤人,赞美其文学作品高雅且有影响力。同时,通过“家藏敝帚”与“客有明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陈先辈作品的珍视和喜悦。最后,以“字字挟风霜”形容陈先辈的文字有力,显示了对其文学造诣的极高评价。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送张虞部伯启左迁常州别驾 》 —— [ 明 ] 王世贞
- 《 弇园杂题八绝西归津 》 —— [ 明 ] 王世贞
- 《 登卢龙山在观后云晋中宗所名 》 —— [ 明 ] 王世贞
- 《 甲戌春暮再入都憩善果寺逢杏花作 》 —— [ 明 ] 王世贞
- 《 过饮陈体干少卿时石拱辰大卿迟一驿未到 》 —— [ 明 ] 王世贞
- 《 偶题 》 —— [ 明 ] 王世贞
- 《 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 》 —— [ 明 ] 王世贞
- 《 答汪子且志规也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