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和登绝顶二首

绛节朱幡缥缈间,纵非天汉不尘寰。 平超五岳王公位,肯数三峨伯仲山。 千嶂雾深银作海,九霄云净玉为关。 空馀沆瀣零仙掌,消渴相如可再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节朱幡(jiàng jié zhū fān):指红色的旗帜和节杖,象征着高贵和权威。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如同幻境。
  • 天汉:银河的古称。
  • 尘寰(chén huán):人世间。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王公位:指高贵的地位。
  • 三峨:指四川的峨眉山,分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
  • 伯仲山:比喻地位相当,不相上下。
  • 千嶂(qiān zhàng):连绵不断的山峰。
  • 银作海:形容云雾缭绕,如同银色的海洋。
  •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
  • 玉为关:形容天空清澈,如同玉石一般。
  • 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气,露水。
  • 仙掌:指仙人的手掌,这里比喻山峰。
  • 消渴:中医病名,指口渴多饮的症状,这里比喻渴望。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这里比喻作者自己。

翻译

红色的旗帜和节杖在缥缈间若隐若现,即便不是银河,也不属于尘世。 它超越了五岳的高贵地位,岂肯与三峨山相提并论。 千山万峰的雾气深沉,如同银色的海洋,九天之上的云彩清澈,仿佛玉石筑成的关隘。 只剩下夜间的露水滴落在仙人的手掌上,渴望的相如是否还能再次攀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景图,通过“绛节朱幡”、“五岳”、“三峨”等词语,展现了山的高贵与非凡。诗中“千嶂雾深银作海,九霄云净玉为关”一句,以银海、玉关比喻山中的云雾和天空,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结尾的“消渴相如可再攀”则表达了作者对再次登临此山的渴望,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宏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与向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