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子西牛卒于富春挽诗三章

· 成鹫
讲席依山主也宾,虚堂吊影幻耶真。 身随广柳归南海,梦入华胥别富春。 伏枕题诗遗密友,盖棺勷事有门人。 何由识得先生面,云散长空月一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霍子西牛: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富春: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 讲席:讲学的席位,指讲学的地方。
  • 山主:指山中的主人,这里可能指霍子西牛。
  • 虚堂:空荡的堂屋,指空无一人的房间。
  • 吊影:对着自己的影子凭吊,形容孤独。
  • 幻耶真:是幻觉还是真实。
  • 身随广柳:指人死后用广柳车(古代运送棺材的车)运送。
  • 归南海:指霍子西牛的遗体被运回南海,可能是其故乡。
  • 梦入华胥:指进入梦境,华胥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
  • 别富春:与富春告别。
  • 伏枕:卧床不起。
  • 密友:亲近的朋友。
  • 盖棺勷事:指人死后的事情,勷(xiāng)事,即丧事。
  • 门人:弟子,学生。
  • 识得先生面:见到先生的面容。
  • 云散长空月一轮:比喻先生的形象如云散后的明月,清晰可见。

翻译

讲学的席位依傍着山,主人与宾客已不再,空荡的堂屋中,我对着自己的影子凭吊,这是幻觉还是真实?你的身体随着广柳车归于南海,你的梦却进入了华胥国,告别了富春。卧床不起时,你留下了诗句给亲近的朋友,而你的丧事则有你的学生们来操办。我如何才能见到先生的面容呢?就像云散后长空中那轮明月一样清晰。

赏析

这首作品是对已故友人霍子西牛的挽诗,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讲席依山”、“虚堂吊影”等意象,描绘了友人离世后的空寂与凄凉。后句以“身随广柳归南海”和“梦入华胥别富春”对比现实与梦境,突显了生死离别的无奈与虚幻。结尾的“云散长空月一轮”则是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将其比作云散后清澈明亮的月亮,表达了对其永恒的怀念与敬仰。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