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轩(xuān):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冶城:古代地名,今江苏南京。
- 桧(guì):一种常绿乔木。
- 秦淮:指秦淮河,流经南京的一条著名河流。
-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蒲(pú):一种水生植物。
- 翎(líng):鸟翅和尾上的长羽毛。
- 岚光:山间云雾缭绕的光影。
翻译
在竹林中的高楼对着古冶城,从这里望出去的景色仿佛是醉翁亭一般。云雾与松树、桧树交错,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远处的山峦与秦淮河相接,青色远近交织。野果作为食物赠给猿猴,它们还带着小猿;水边的小块陆地上,蒲草留给了鹤,它们在那里自行梳理羽毛。客人来时,常常一起坐在帘边,眼前的山光水色在半醉半醒之间显得格外迷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通过“竹里高轩”与“望中浑似醉翁亭”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所在之处的幽静与远望的豁达。诗中“云连松桧参差碧,山接秦淮远近青”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通过对猿猴与鹤的描写,增添了自然的趣味与和谐。结尾的“客来每共钩帘坐,满目岚光酒半醒”则表达了与友共赏美景的惬意与陶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史谨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