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远归图

· 史谨
疋马嘶寒晓渡江,无边秋色树苍苍。 三千归路雁为伴,七十馀年亲在堂。 行李但悬欧冶剑,征衣犹带蓟门霜。 虽经险阻何曾说,男子从来志四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疋马:一匹马。疋(pǐ):同“匹”。
  • 苍苍:深青色,形容树木茂盛。
  • 三千归路:指漫长的归途。
  • 七十馀年:指作者的年龄。
  • 欧冶剑:古代名剑,这里指随身携带的剑。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这里指北方的边疆。
  • 征衣:指出征时穿的衣物。

翻译

一匹马在寒冷的清晨嘶鸣着渡过江水,四周是无尽的秋色,树木郁郁葱葱。漫长的归途中,只有大雁作伴,我已经七十多岁,而亲人还在家中等待。行李中只挂着名剑欧冶,征衣上还带着北方边疆的霜。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险,但我从未言说,因为男子汉从来都有远大的志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老者在秋天的清晨,独自骑马渡江归家的情景。诗中通过“疋马嘶寒”、“无边秋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老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精神,不畏艰险,不言苦楚。诗的最后两句“虽经险阻何曾说,男子从来志四方”更是凸显了男子汉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赞美。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