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醉仙楼

· 史谨
百尺阑干接断崖,登临忘却在天涯。 交情老去年年别,秋色晴来处处佳。 松鼓翠涛惊燕雀,歌飘金缕落秦淮。 座中有客多才思,赋就登楼一怅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阑干:栏杆。
  • 断崖:陡峭的悬崖。
  • 天涯:极远的地方。
  • 交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 老去: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老。
  • 晴来:晴朗的天气到来。
  • 松鼓: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如同鼓声。
  • 翠涛:形容松树的绿色如同波涛。
  • 燕雀:小鸟,比喻平凡的人。
  • 金缕:金色的丝线,这里比喻歌声。
  •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的一条著名河流。
  • 才思:才华和思考能力。
  • 赋就:即兴创作诗文。
  • 怅怀:感到失意和怀念。

翻译

登上醉仙楼,百尺高的栏杆紧挨着陡峭的悬崖,站在高处,几乎忘记了这里是远离家乡的天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朋友们的情谊也逐渐老去,每年都有离别,而秋天的晴朗天气却处处都是美景。风吹过松树,发出如鼓声般的翠涛,惊起了燕雀;歌声飘扬,如同金色的丝线,落在了秦淮河上。在座的客人中,有人才华横溢,即兴创作了一篇登楼之作,表达了他的失意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友人离别的感慨。诗中“百尺阑干接断崖”一句,既展现了醉仙楼的高耸,也暗示了诗人身处高处的孤独感。后文通过对秋色的赞美,以及对松涛、歌声的生动描绘,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怀念。最后一句提及座中才子的即兴创作,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才华的赞赏和对往昔的追忆。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