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修海潮岩

· 成鹫
祖公一片閒田地,付与灵泉自主张。 天遣五丁开半壁,谁教七日凿中央。 上方钟鼓潮音应,万里风涛海印光。 欲识普陀真面目,逢人惟劝解空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án):空闲的。
  • 五丁:传说中的五个大力士,这里指神力。
  • 七日:指《圣经》中的创世纪,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
  • 上方:指天上或高处。
  • 潮音:潮水的声音,也指佛教中的潮音菩萨。
  • 海印:海上的印记,这里可能指海上的光芒或景象。
  • 普陀:指普陀山,佛教圣地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
  • 解空囊:解开空囊,比喻慷慨施舍。

翻译

祖公留下一片空闲的田地,任由灵泉自由流淌。 天命五位大力士开辟了半壁山崖,又有谁能在七天内凿出中央的奇迹? 天上的钟鼓声与潮水的声音相呼应,万里海面上的光芒如同海印一般闪耀。 想要认识普陀山的真正面貌,只需遇到人就劝他们慷慨解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自然与神力交织的壮丽画面,通过“五丁开半壁”和“七日凿中央”的夸张描绘,展现了创造的伟大和神秘。诗中“上方钟鼓潮音应,万里风涛海印光”一句,以声与光的交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氛围。结尾的“欲识普陀真面目,逢人惟劝解空囊”则巧妙地将普陀山的神圣与慷慨施舍的精神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于信仰与慈善的推崇。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