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才二有筑室山中谈经受徒从之游者皆邑名士书舍鳞集振铎篝灯络诵达旦予游山还时日已西夕留宿斋中睹其规模恍若丛席北方学者未尝有也因赋以赠
居山无事不幽清,面面茅堂结构精。
归路一寻中道主,隔林遥有读书声。
远钟出寺千峰应,高铎先鸡半夜鸣。
惊起枯禅眠不稳,自携孤影月边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鳞集:形容聚集得很多,像鱼鳞一样密集。
- 振铎:指摇响铃铛,这里比喻讲学。
- 篝灯:指在竹笼中点灯,形容灯火通明。
- 络诵:指连续不断地诵读。
- 恍若:仿佛,好像。
- 丛席:指聚集在一起的学者或学生。
- 枯禅:指枯燥无味的禅修或冥想。
翻译
居住在山中,没有什么事情不清幽宁静的,每一面茅草搭建的堂屋都结构精巧。 归途中寻找中道之主,隔着树林远远地就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远处的钟声从寺庙传出,回荡在千峰之间,高悬的铃铛在鸡鸣之前半夜就已响起。 这声音惊醒了正在冥想的枯燥禅修,我只好带着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漫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中幽静的学舍景象,通过“面面茅堂结构精”和“隔林遥有读书声”等句,展现了学舍的精致与学子们的勤奋。诗中“远钟出寺千峰应,高铎先鸡半夜鸣”以钟声和铃声为背景,增添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与神秘。结尾的“惊起枯禅眠不稳,自携孤影月边行”则表达了诗人被读书声和钟声惊醒后的孤寂与思索,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山中生活的深刻体验。